柘荣岭后村:千亩茶园变身“绿色银行”

2020年06月28日 10:16:38 来源:闽东日报 作者:吴枋宸 陈映红 通讯员 林少玲 文/图 评论(0)


岭后村千亩茶园

走进群山环抱的柘荣县富溪镇岭后村千亩茶园,放眼望去,一片郁郁葱葱,绿意盎然,一坵坵茶树簇成一块块绿色“琴键”,在青山绿水中弹奏一曲田园之歌。茶垄之间,花木错落,花香交织着茶香,还未饮茶人已醉。

谁能想到,这里曾经是杂草丛生、一片贫瘠的荒地呢?

“斗笠坵,眉毛坵,蛤蟆一跳过三坵。” 这句俗语形象地描述了岭后村的立地条件。该村地势陡峭、山壑连绵、坵田狭小,没有一块像样的平地,村民的房子,也是依山而建,远看犹如重叠在一起。由于地理条件受限,农业发展先天不足,导致村民的经济收入并不理想,村里青壮年多选择外出务工,土地大面积被闲置荒废。

2008年,岭后村迎来了大变革,岭后村乡贤林龙生投资150万元,在村里组建泽晖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,形成了乡贤能人领头、村民能人参与的土地流转模式。村民成了股民,和公司结成了利益共同体,既能在家门口打工挣工资,又能入股分红得红利,这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。荒废的土地被种上作物,昔日的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,一片生机勃勃。

“以前心急,想赚钱又没门道,力气不知往哪儿使。现在手里有技术了,肯下力气就有钱赚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”村民林增权说。由于母亲和妻子常年患病,儿子尚在读书,林增权一人挑起养家的重担。2016年,富溪镇将林增权一家列为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。在岭后村村委的帮助下,林增权获得了5万元小额贷款,开始养殖鸡鸭。之后,他又利用空闲时间在岭后村的千亩茶园里种茶、采茶,白天在村里务农、晚上回城关休息,还学习了新技术,林增权成为村中“有文化、懂技术、会经营”的“新型农民”代表人物。2017年,林增权的年收入达到9万元,成功脱贫。

“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茶叶,村中有6户贫困户,其中4户都在茶园务工,一年至少增收6千元。”村委会副主任林位寿说,“我们还定期组织农民进行茶叶栽培、田间护理、生态除虫除草等技术培训,农民通过在茶企上班、采茶、荒地流转入股茶叶收分红、自己种茶、农闲养殖等综合方式实现创收。荒山茶园变成了‘绿色银行’,家家户户喜笑颜开。”

如今的岭后村依托泽晖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,建设千亩生态茶叶基地,种植福鼎大白、金牡丹、紫玫瑰等品种,以生产白茶、红茶、绿茶为主,产品远销全国,年产值超过千万元,户均种植新品种茶叶面积达到3.5亩以上,并规模建设林下经济林,发展仿野生铁皮石斛、草珊瑚等中药材,拓展基地建设。村民从农民变身“上班族”,收入大幅提升。

茶业发挥的效益和功能,不仅体现在自身的产业发展上,更体现在其带动能力上。据林位寿介绍,近年来,岭后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,以原生态山水资源为支撑,民俗文化为筋骨,完善旅游配套功能设施建设,挖掘特色产业,大力实施茶旅融合发展项目,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岭后特色的茶旅融合之路。

岭后村拥有茶园面积1500多亩,呈阶梯状分布,周边群山叠嶂,沟壑纵横,形成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。为加快推进以“茶”为支撑的茶旅景观建设,岭后村依托千亩生态茶园,建成了休闲茶亭、步道供游客游览观光,有效增强了岭后村旅游吸附能力,实现了“茶园变公园、茶区变景区”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进一步推动茶旅融合发展,计划建设鱼池茶亭、健身步道,并串联富溪镇区红色旅游线——花坪知青馆文化——岭后茶旅休闲游,打造独特的旅游观光线。”林位寿说。

产业是富民根本,百姓富,才是真正的富。岭后村牢牢把握这个方向,将荒山变成了“绿色银行”,更让村民吃上了“绿色生态饭”,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。



责任编辑:wenjs

图片资讯

CopyRight©2015 柘荣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