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步红军桥上 重温红军故事

2017年05月15日 16:58:54 来源:柘荣新闻网 作者:袁舒婷 评论(0)

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。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。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。”总是听老一辈讲飞夺泸定桥的故事,不妨一起相约熊状,走一走红军桥,重温革命历史,感受溪水静静流淌,蓝天、白云为伴,环绕着绿水青山,乘一叶扁舟,荡漾龙溪中,微风吹拂,嬉戏流水,好不惬意呀!

英山乡熊状村地处柘荣县西北部,与浙江省泰顺县仕阳镇排头村毗邻。全村共131户463人,下辖四个自然村(山尾、上东坪、下东坪、熊状),其中上、下东坪两个自然村系老区基点村,是当年马立峰、叶飞、范式人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一带开展地下革命时成立的苏维埃政府、闽东特委东坪第三区的所在地。

熊状景宁宫:建于清朝,长20米,宽10米,高9米,分里外两进,木结构,建筑风格古朴优雅,常年香火不断,每逢春节,外出打工的回来的人们,都纷纷地上香拜佛。初一、十五的时候,村民们都按当地的风俗点香求平安。景宁宫旁红豆杉,树龄约300多年。桂花树,树龄约700多年。每到秋天的时候,桂花香气笼罩着整个村庄。远远的一股幽香,沁人心脾,让人沉醉。

红色革命文化——红军索桥:红军索桥一边是上下东坪自然村,另一边是排头村。红军最初是渡船过河,后来用铁丝绑的木板索桥渡河。为进一步弘扬红色革命文化,后来人又重新修建索桥,红军索桥长80多米,宽约2米,距河道约80米高,横空跨立河道之上,远远望去,吊在半空中,气势磅礴,令人惊叹不已。

英山乡革命烈士在册共60人,以下为熊状村革命烈士资料简介:

章可本(1906-1936),出生于福建省柘洋(今柘荣县)英山乡熊状村。1934年3月参加革命斗争,历任工农赤卫队队员、熊状村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。参加了霞鼎(霞浦、福鼎)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和闽东苏区的反“围剿”游击战争。1934年底霞鼎苏区的主力红军转战外线后,随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转移到闽浙边界山区坚持革命斗争,参加了闽东、浙南游击区的三年游击战争。1936年11月潜回熊状村秘密开展革命活动时被敌抓捕杀害,壮烈牺牲。

章大木(1892-1935),福建省柘洋(今柘荣县)英山乡熊状村人。1934年7月参加革命斗争,历任工农赤卫队队员、熊状村苏维埃政府交通员。参加了霞鼎(霞浦、福鼎)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和闽东苏区的反“围剿”游击战争。1934年底霞鼎苏区的主力红军转战外线后,随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转移山区坚持革命斗争,参加了闽东游击区的三年游击战争。1935年5月前往柘荣城关执行任务时牺牲。

王珠良,福建省柘洋(今柘荣县)英山乡熊状村人。1934年参加革命斗争,曾任工农赤卫队队员,参加了霞鼎(霞浦、福鼎)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和反“围剿”游击战争。1935年初闽东红军主力转战外线后,在熊状村坚持革命斗争,时任霞鼎泰(霞浦、福鼎和浙江省泰顺)第三区石古兰村苏维埃政府粮食委员,参加了闽东、浙南游击区的三年游击战争。1936年10月11日在熊状村反“清剿”斗争中被叛徒带领的英山敌联保队团丁残忍杀害,壮烈牺牲。

章加镜(1919-1935),福建省柘洋(今柘荣县)英山乡熊状村人。1934年10月参加革命斗争,历任工农赤卫队队员、工农红军闽东游击队战士。参加了霞鼎(霞浦、福鼎)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和闽东苏区的反“围剿”游击战争。1934年底霞鼎苏区的主力红军转战外线后,随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转移山区坚持革命斗争,参加了闽东、浙南游击区的三年游击战争。1935年10月前往寿宁县执行任务,路过熊状村东坪时与敌遭遇,突围后失去音讯。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追认章加镜为革命烈士。


责任编辑:英山乡01

图片资讯

CopyRight©2015 柘荣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